栏目导航
Column navigation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山东德通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业务经理:13336355975

官网:www.dtgbc.com

地址:山东省聊城市东昌府区新区街道办事处香江二期东经13街20-21号


当前位置:HOME > 钢板仓知识

抱团只能取暖 生存还需割肉 ——简评2016上半年水泥行业兼并重组

日期:2016-09-21 22:09           人气:

经历了2015年的大风大浪之后,2016年上半年的水泥行业并不太平。经济环境下行带来的行业不景气正在持续发酵,由此引发一条链式反映。继利润下降、价格暴跌之后,企业重组成为这一“反应式”的下一环。

  1月25日,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旗下共12家A股上市公司以及两家H股上市公司发布公告,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开启重组筹划,至8月22日,国资委正式对外公布,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实施战略重组,宣告新的行业巨头诞生。

  无独有偶,4月15日,金隅(268.75元/吨,0%)股份与冀东(261.33元/吨,0%)集团达成战略重组。金隅通过增资扩股及股权转让持有冀东集团55%的股权,从而成为其控股股东,双方水泥及混凝土业务将注入冀东水泥

  事实上,水泥行业整合之风在2015年就已经初现端倪。数据显示,去年水泥行业并购重组案达到19个之多,其中包括海螺(250.67元/吨,-0.1%)水泥控股西部水泥和收购江西圣塔,华润(248.12元/吨,0%)水泥控股昆钢水泥,天瑞(240元/吨,0%)集团整合山水水泥(239.23元/吨,0%)和参股同力(240元/吨,0%)水泥等等。当然,若论影响力,显然不及今年的这两起“重磅炸弹”来得震撼。

  作为一种大宗基础性工业产品,水泥行业形势与国家经济环境密切相关,而大规模并购背后体现的往往是经济下行背景下,许多更深层次的行业问题。

一、内忧外患 水泥行业并购势在难免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水泥产量曾一度高达8628万吨。随后,日本经济经历了迷失的十年,水泥需求逐年下滑至4000万吨左右。面对市场萎缩,行业也曾掀起并购重组浪潮,并最终形成了由3大巨头控制的日本水泥行业格局。

  如今国内水泥行业的遭遇,与日本当年情况极为相似。甚至可以说,不仅仅是日本,放眼世界各经济强国,伴随着经济发展,水泥需求出现周期性增长或消退亦是必然规律。从这一点来看,经济形势下滑是导致水泥行业面临困境,企业加快兼并重组的关键因素。

  1、外因:宏观经济形势下行 行业产能过剩严重

  7月15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情况,数据显示,1-6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58360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连续两个月低于两位数,与“十二五”第一年25.8%的增速相比,相差甚远。

  另外,作为支撑水泥需求的主要板块房地产形势依旧不容乐观。今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4663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6.1%,增速比1-5月份回落0.9个百分点,房屋新开工面积77537万平方米,增速回落3.4个百分点,显示出市场对未来房地产行业投资形式的担忧。

  在基建领域,虽然近年来为拉动投资,国家推出大规模的基建计划,但现实却相当“骨感”。由于地方债务问题严重,加之房地产行业不景气,土地财政吃紧,从中央到地方项目推进乏力,往往一个看似“丰满”的项目,却仅能体现在书面上。

  值得一提的是,PPP模式曾一度被认为是盘活社会资本,解决基础建设资金难题的重要手段,各级政府也推出了海量PPP项目,至今年上半年全国PPP项目库已有9285个项目入库,投资总额达到10.6万亿元,但“落地率”仅为10%。

  需要指出的是,机构预测今年国内GDP增速约为6.6%,较去年回落0.3个百分点,继续刷新二十多年以来经济增速新低。可以说,宏观经济层面的压力,直接导致了水泥行业形势的恶化。今年上半水泥行业利润总额95.5亿元,比上年同期133亿元的利润低点还低26.6%。

  与市场低迷相呼应的是,水泥行业还面临的严重产能过剩问题。中国水泥网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国内水泥产能约35亿吨,2015年,全国产量23.48亿吨,产能利用率仅为67%左右,另外考虑到国内水泥熟料生产线普遍存在的超产现象(5000t/d生产线实际产能可能达到6000-7000t/d),我国水泥产能利用率实际远远低于67%。

  根据笔者的了解,在东北三省以及山西、内蒙等不少地区,部分水泥企业开工率甚至不到50%,产能过剩之严重可见一斑。而基于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水泥行业也成为国家推进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正式基于这点,联合重组作为被认为可以有效化解产能过剩的手段之一,获得政策层面力挺。

  市场是个“鱼塘”,企业是里面的鱼,政府则是“鱼塘”管理员。面对供需矛盾,管理员有两个办法,要么扩充鱼塘,要么减少鱼的数量,这便是水泥行业目前面临的外部环境。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深层次的产能过剩难题以及由此带来的政策导向,一同推动了水泥行业并购重组大潮的兴起。

  2、内因:市场竞争加剧 盈利能力下降

  鱼太多了,空间有限,那么就只能竞争,而竞争的结果则是一段时间内所有的鱼都可能营养不良。

  水泥行业目前营养不良的“鱼”有很多。统计显示,2015年全国水泥行业利润暴跌58%,创下十年以来新低,几乎所有水泥企业业绩均出现大幅度下滑或亏损,行业亏损面达到35%,上述两起并购案中的主角之一,冀东水泥2015年巨亏17亿,为上市以来首次,亏损额仅次于同样处于整合风暴中的山水水泥,可谓营养不良到了极点。

  今年上半年,从已经公布的水泥上市公司半年报来看,亏损情况更是呈现出加剧的态势。下表中出现的16家企业,一半企业出现亏损,山水和冀东成为亏损最严重的两家水泥上市企业。

 

水泥上市公司业绩

  上述两起并购案的主角,中国建材、中国中材、金隅股份、冀东水泥2015年业绩同样不容乐观。中国建材水泥板块净利8.7亿,同比跌83.9%;中国中材旗下三家水泥上市公司天山(263.33元/吨,0%)股份亏损5.52亿,同比下降307.93%;祁连山(250元/吨,0%)1.6亿元 下降76.72%;宁夏建材净利润0.2亿,同比下降92.63%;金隅股份水泥板块毛利额14.44亿元,同比降低28.29%;冀东水泥则亏损17亿元,同比下跌5041.29%。业绩大幅下滑是导致企业兼并重组的重要原因。

  从区域竞争关系来看,冀东、金隅主要市场均在河北,二者水泥熟料产能分别达到2762.1万吨和2079.6万吨,合计产能占54.53%。另外,2015年河北省熟料产能8879万吨,实际产量4986.27万吨,产能利用率仅为56.16%,产能严重过剩是导致河北水泥行业2015年亏损15.4亿的主要原因,而冀东和金隅两家企业也已深陷产能过剩泥潭。

  中国建材与中材两家的水泥布局则在江苏、内蒙古、湖南等市场重合,且中材集团旗下水泥板块同业竞争问题由来已久。去年10月21日,中材集团旗下的三家水泥上市公司——宁夏建材、祁连山及天山股份同时公告称,中材集团将在2016年9月7日前履行解决同业竞争的承诺。专家指出,此次两材重组后,有可能中材集团将水泥业务注入中国建材,同时能把中材集团内部的同业竞争问题也一并解决掉。

  从市场经济角度来看,兼并重组仅仅是企业个人行为,但是放在当前经济大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放缓,行业产能严重过剩以及企业自身面临的市场竞争环境恶化,盈利能力下降等因素共同谱写了当前水泥行业并购重组的终极图景。

  二、抱团只能取暖 生存还需割肉

  产能过剩无疑是当前水泥行业面临的头等难题,兼并重组也被认为是化解产能过剩,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效手段,那么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的行业背景下,兼并重组到底能否帮助行业走出低谷呢?

  从短期来看,抱团确实不失为一种取暖的有效方式。水泥具有极强的地域性,运输半径通常不超过300公里,且作为一种刚性需求的大宗工业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性,有基于此,提升局部地区产业集中度,对于企业维持价格稳定,提升经济效益具有积极作用。

  今年上半年,国内不少地区水泥企业便是通过协同限产,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水泥价格走势,也对改善上半年水泥行业盈利情况发挥了重要作用。

  另外,兼并重组也有利于企业优势互补,提升企业竞争力。以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合并为例,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优势产业在于水泥、玻璃、轻质建材、玻璃纤维等建筑材料,而中国中材则在非金属材料制造业、非金属材料技术装备与工程业、非金属矿业三大产业优势明显,通过业务重组,两大集团通过优势互补可以有效提高综合竞争实力。

  “两材”重组后新公司营业收入超过3000亿元,资产总额超过5500亿元,水泥、商品混凝土、石膏板、玻璃纤维、风电叶片等产业均位居世界第一,在水泥工程和余热发电国际市场将进一步巩固全球第一的地位。

  总体来看,兼并重组是企业在行业形势下滑,市场竞争环境恶化背景下,通过规模扩张提升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事实上,上个世纪末的日本也采取了大致类似的做法,如今形成三大水泥企业鼎立的行业格局,也与兼并重组及市场份额妥协有着重要关系。从这一点来说,国内水泥企业联合重组,重新划分市场份额,具有较大的进步意义,在很大程度上也的确能够使企业达到“取暖”的目的。

  然而,需要看到的是,市场这个“鱼塘”在缩小,两条或者多条大鱼并成一条,如果大小没变,那么对鱼塘空间的需求也不会变,所能取得的效果恐怕也仅仅只是取暖而已,若想生存,最终还得割肉,减小体量适应变小的“鱼塘”。

  因此,联合重组必须对化解产能过剩发挥积极作用,才能真正让行业摆脱当前困境。事实上,据笔者了解,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中国建材已经逐步加大了生产线淘汰速度,2015年该企业多条1000-15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关停,对改善地区水泥产能过剩情况发挥了积极作用。

  那么通过兼并重组就能实现去产能的目的吗?其实不一定。简而言之,兼并重组仅仅是为企业去产能提供了一个便利,但二者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利用兼并重组化解产能过剩,细思其实是个“伪命题”。

必须指出的是,从经济学角度来讲,企业的最终目的永远是盈利。在完成对区域市场的控制之后,企业可以较为容易的获得规模效益,在此背景下寄希望于企业主动关停部分生产线,显然具有较大的难度,这需要企业领导人具有极大的魄力以及对行业未来发展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这样来看,联合重组如果不能实现企业主动退出产能,反而会对落后产能形成保护,对化解产能过剩起到阻碍作用,毕竟在已经实现对区域市场的控制并由此获得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企业变成“温水煮青蛙”的可能性要更大。以目前东北市场为例,产业集中度位居全国前列,但不少地区产能利用率甚至不足50%,价格虚高,有价无市,“僵尸企业”不在少数。

  那么如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水泥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呢?笔者认为,联合重组仅仅是一个铺垫,根本上依然需要市场的力量,通过市场竞争淘汰成本高,环保不达标的水泥企业,经历一次大浪淘沙的过程,方能使水泥行业获得长远发展。

  纵观当前的水泥行业,“鱼塘”在变小,管理员需要做的不仅仅是简单的将大鱼困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下生命力强,有活力的鱼,死鱼不出清,只会导致鱼塘环境的持续恶化。这样看来,联合重组虽然为去产能提供了条件,但要真正达到这一目的还有不少工作要做,需要重组后的企业拿出壮士断腕的勇气。

 三、未来猜想 两大龙头与地方诸强

  前两天,笔者看到一篇报道,大意为中国建材与中材集团合并可能会挑战海螺行业霸主地位。那么,实际情况如何呢?海螺水泥之所以能够在国内称雄,规模是其中的因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其强力的成本控制。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成本永远是决定企业成败的首要因素。

  那么今年上半年两起重要的水泥行业重组案会对水泥行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笔者认为,虽然“两材”合并短时间内难以撼动海螺地位,但未来水泥行业格局已经初步显现。

  首先,“两材”合并之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中国建材集团市场掌控能力,避免长期以来市场竞争激烈导致的“内耗”问题,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当前新建线停止的背景下,现有产能对局部市场的控制力将难以撼动。

  另外,金隅与冀东合并,则基本确立了新集团在京津冀地区无可争议的霸主地位,而去年已经完成对山水控制的天瑞水泥,也有望在处理完后续问题之后,进一步稳定在河南、山东、辽宁等地的市场地位。华润在实现对昆钢水泥的控股之后,云南市场影响力骤升,加之其在两广及福建等地根深蒂固的行业影响力,将帮助其成为华南市场有利竞争者。

  其余暂未加入此轮重组的企业,如红狮(238.33元/吨,0%)、华新(291.11元/吨,0%)台泥(235元/吨,0%)等企业作为区域型龙头企业的行业地位同样难以动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红狮水泥,笔者认为,依靠堪比海螺的成本控制力以及民营企业所特有的灵活性,红狮综合竞争力已有傲视群雄之势,在未来群雄并起的水泥行业版图中,将占据极为重要的地位。

  可以说,企业兼并重组是水泥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小企业生存空间将收到进一步压缩,除个别区域强企外,将面临被兼并或淘汰的命运。未来水泥行业,中国建材集团、海螺水泥作为两大龙头的行业地位会进一步确立,而以红狮为代表的区域性强企,竞争力同样不可小觑。

  总体来看,上半年的行业并购与当前严峻的行业及宏观经济形势密不可分,但在行业亟需产能出清的背景下,联合重组能在其中发挥多大的作用不得而知。片面的将联合重组与去产能画上等号,只是自欺欺人而已。正如7月27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时所言,需要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去产能机制,对于水泥行业亦是如此。

 

 
| 关于德通 产品分类 钢板仓知识 成功案例 新闻动态 清库改造 人才招聘 资质荣誉 |

版权所有:   山东德通建筑工程仓储装备有限公司  技术支持:山东言鼎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钢板仓、钢板库的科技研发、设计、产品制造和工程施工是钢板仓、钢板库及配套设备的设计、施工及销售维护为一体的专业性企业。

友情链接: 山东德通建筑工程


 
QQ在线咨询
售前咨询热线
18054614888
售后咨询热线
0546-6092228